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

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浓缩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

从第一部药著《神农本草经》,到第一部医论《黄帝内经》,从扁鹊诊脉知疾到仲景八法八纲……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体系,是我国独特而优秀的资源。

在晋中市太谷区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内,有一家“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它既是一家非国有博物馆,也是国家级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见证了太谷区杨氏一族300多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在山西的缩影。

3000余件藏品展现山西中医特色

要说起山西中医药博物馆的由来,那要提到太谷区杨氏一族中医传承人,他们创办了今天的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始人,那可是咱山西鼎鼎大名的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巨奎老先生,在他行医、制药的生涯中,除了秉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外,还发扬公益之心,履行社会责任,创办了这家山西中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为四层单体建筑物,呈外圆内方造型,寓意为“天圆地方”,外观具有现代时尚特色,内部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力求做到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高度和谐统一。馆藏文物数量3000余件,涵盖中医药古籍、书刊,中药标本、制药器械、图片等多个类别。展区展示的是从古至今的中医医用器具、中医医学典籍等文物。

走进该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代表着中药始祖“神农”的根雕作品,这是为了告知后人,对古人圣贤要有敬仰之心。顺着展厅走去,第一区域为“中医药史综合区”,科普中医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古代神医们的介绍,也有各类医术的展陈,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可了解中医药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体系。第二展区为“中药标本区”,走进这里,就像去了一个“植物园”或者“动物园”,各种珍贵药材应有尽有。你瞧,有植物类的高丽参、野山参,还有动物类的鹿茸、燕窝,以及矿物类和海洋类的药材,不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让大家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一草一木,甚至动物的骨骼、外壳,都能成为中药中一味有着特殊用途的药材。

作为历史上名医众多的省份,山西在中医药发源、发展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太谷区,既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医药制造业兴盛地。明清时期有广升远、广升誉等知名的医馆药行20余家,继承和创造出了一批疗效卓著的经典名药和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就出产于太谷。

第三个展区,也是该馆的特色展厅,着重介绍了山西中医药特色技艺。在这里,以龟龄集制作工艺为主线,再现了传统制药工艺,展示了不同药材所用的不同的炮制方法和煮、熏、爆、土埋、露夜等工序,体现了中药炮制的哲学内涵和博大精深。

第四展厅,名为“山西历代名医名药区”,所展示的内容可是当之无愧的山西骄傲。其中,介绍了西汉时期河东地区的女医义姁悬壶济世的故事,她被汉武帝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隋唐以后,山西文人亦文亦医,形成了独特的“儒医现象”,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奉诏编撰《诸病源候论》成为中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明清时期,山西不仅以医学书籍的刊刻出版著称于世,更以傅青主为代表的各家医学大师独领风骚。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中医药事业日益繁荣昌盛,名医辈出,硕果累累,韩玉辉、白清佐、萧通吾、李翰卿成为山西近代四大名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漫步在这个展区内,从西汉一直“走”到今天,深深被医学先贤们的荣光和事迹感染。此外,在这个展区内,你还可以看到历年来我省打造的经典名药:和合二仙丸(大宁堂)、小儿葫芦散(太原中药厂)、定坤丹、龟龄集、七珍丹、梅花舌丹、丁桂儿脐贴、牛黄清心丸(山西黄河中药厂)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牌产品,诉说着山西中医药人锐意进取的累累硕果。

观赏+科普,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

中医文化究竟是什么?是望闻问切的医治精髓?还是化草木入汤药治病救人的神奇?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最大的魅力就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这家独特的博物馆,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价值,参观者可以沉浸其中,去认知草药,感受中医的魅力。“博物馆里展现了中医药的历史,对于大众来说有科普价值。博物馆还增设了很多互动环节,特别适合孩子们来研学,充分体现了宣教功能,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山西中医药博物馆也秉持博物馆人的使命,为大众提供感受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平台。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个“百草园”,里面种植的就是山西特有的杜仲、皂刺、牡丹、芍药、金银花等代表性药材,看着一味药材从种植到成长,再到成为汤剂中的一味药材,想必这也是一场非凡的奇妙之旅吧。

对了,辨别完药材后,还会有老药工带领游客亲手制作传统大蜜丸,用手工制作来加深对传统中成药制作技艺的了解,也让参观变得妙趣横生。

来吧,让今天的博物馆探秘之旅,因山西中医药博物馆而与众不同!

馆长推荐

如今的山西中医药博物馆,不仅展现了山西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展现了老一辈中医药从业者所创下的不凡业绩。那么,在中医药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哪些珍宝呢?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镇馆之宝

中医行医之“法宝”

从事中医工作需要什么器物呢?仅仅是诊脉的“枕头”那么简单吗?在这家博物馆,你可以看到中医行医治疗的很多家伙什,主要有医疗器具、行医用具、医学模型、医家墨迹与手稿、医学题材的艺术品等。

古代,有很多医生喜欢云游四方,他们通常拿着“虎撑子”,又叫串铃,不停摇动,表示自己的医生身份,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文物比较少见。此外,在展厅内还有老中医的挂号牌。这个挂号牌有些奇怪,它是从5号开始的,不管你去得多早,第一个号总是5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四个挂号牌叫“善牌”,被老中医留在了自己诊案的抽斗里,特别留给四种人:一号给急危重症患者,二号给老人,三号给孕妇,四号给婴儿,中医重医德之传统由此可见一斑。套用一句歌词,这真是“爱的号码牌”。

相信不少人去看中医时,总会对中医人偶穴位模型产生兴趣,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穴位看上去令人发晕,难道古代也就是摆放在外面的模型这么简单吗?非也非也,据介绍,男女针灸人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标志和符号。在古代,针灸铜人承载着教学考核作用,是古代中医学子的一张“试卷”。古人在穴位上留出小孔,考试时用黄蜡将铜人封住,向铜人内部注入液体,然后让学生针刺穴位,如果取穴准确,则液体流出。听到这里,是不是很长见识呢?

最早的无序版《本草纲目》

放眼望去,在众多展品中,最罕见的居然是《本草纲目》。目前,该馆共藏有9本,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无序版《本草纲目》。

众所周知,《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潜心之作,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考古论今、辨疑订误、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据说,李时珍潜心写完《本草纲目》后,已经穷困潦倒,他的朋友便帮他出版了一部分书,这时候的版本是无序的。当书到了市面上后,被宫廷发现,朝廷便出资大量印刷,而这时候出版的《本草纲目》,往往都有王亲贵族和朝廷官员的题序。

“银锅”升炼,尽显古人智慧

龟龄集自古就是“御用圣药”,也是山西最为特色的中医药代表。在山西中医药博物馆里,就有一口“银锅”,仔细一问,它是当时提炼龟龄集的器皿。

作为道家思想的产物,龟龄集全面地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精髓,通过用银器升炼的方法使药物的作用得到最大效能发挥。银器还具有杀菌能力,龟龄集产生的年代还不具备完善的杀菌设备,聪慧的龟龄集升炼大师们却能通过“银锅”的升炼,有效杀死药品中的细菌,从而确保了药品的安全,并且使得药品长久的保存。

提到“银锅”,它也是山西中医药发展的见证者,因为在杨巨奎老先生制药过程中,曾对龟龄集的炉鼎升炼工艺进行大胆改革,运用华罗庚先生0.618优选法研制成功了全国第一台电子数控炉,从此结束了沿用400余年的“老君炼丹炉”的原始生产工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产量,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并且,在他的领导下,曾经的山西中药厂从前店后厂的小手工作坊发展为国家重点中药厂,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5种中成药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金银奖。因此,1978年3月,杨巨奎受邀出席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直播发言“继承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专题,受到叶剑英委员长及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上一篇:明年起 山西公立医院又有两类医用耗材降价
下一篇:国家中医药局: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除个别人外普遍应用了中医药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1-12-17 1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