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在太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后

中国(山西)第22批援喀麦隆医疗队、临汾市人民医院援非医疗队

即将赴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院

进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在他们整装待发之际

记者走近这支由11人组成

“各怀绝技”的“白衣战队”

感受他们

无畏险阻的勇气

使命必达的信念

记录下他们紧张和忙碌的“战前”准备工作

和临行前与家人短暂相聚的时光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援非队长 郭晓亮

不负重托 勇担使命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3月底,在等待赴喀麦隆的日子里,郭晓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精心做好早餐,叫醒两个女儿,再送她们上学。他利用在家待命的时间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弥补这么多年对家人的“亏欠”。这个身高一米八二的汉子,用平日里熟练操作手术刀的双手,围着灶台,择、洗、炒、蒸、煮,用锅碗瓢盆织就交响曲,为家人献上一份份爱的佳肴。

郭晓亮的爱人田晓瑜也在市人民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妇产科大夫,她每周要值两个夜班。谈及孩子,田晓瑜眼泛泪光,充满愧疚地说:“我们是不合格的父母,平时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尤其是这次爱人接受援非任务后,在太原学习了半年时间,过几天一走就是一年多。这些天他难得待在家里,享受普通家长的日常!”

有家人和医院做后盾,郭晓亮对困难只字不提,他说:“作为中国第22批援喀麦隆医疗队,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援外职责、弘扬大爱精神、落实安全保障。身为队长,我将与全体队员共担风雨、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援外工作任务,并带领每个队员平安归来,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组织的重托。”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援非队员 陶国清

人生新征程 启航“援非”路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2021年6月,陶国清接到援非通知,当时,他正准备回武汉老家探望父母,父亲年逾古稀,身体不太好。援非还需要封闭集训半年时间,这意味着,接受援非任务,陶国清就有近2年时间不能回老家,更别说陪二老吃一顿团圆饭了。

医生的职责、祖国的需要、家人的支持,使他坚定了援非的决心。陶国清的爱人赵桂萍也在市人民医院工作,像他们一样,此次援非队员中,共有6个“双职工”家庭。他们既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亲人,相似的经历、共同的使命,让他们守望相助、携手奋进!

“爸爸要去援非,在这一年中,我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妈妈照顾弟弟,用最好的学习成绩迎接爸爸凯旋。希望爸爸在非洲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尽到一个白衣天使的职责,去救助更多的人。爸爸加油!”上初一的陶佳怡,这样为亲爱的爸爸壮行。

援非队员 李中建

在不同的战场上一起奋战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说起非洲,印象中都是沙漠、干旱、落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里还是各种传染病容易肆虐的地方,医疗条件有限,当地人民经常受疾病折磨。“据我所知,在之前无数中医医疗前辈的支援和共同努力下,中医针灸在当地颇受欢迎。这得益于中医疗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灵活、便捷、不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能发挥显著、高效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着18年中医针灸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李中建对自己的使命满怀期待。

李中建的爱人执教高三年级,肩负班主任工作,平时基本上是以校为家,视生如子。他们的女儿正在读初二,即将面临冲刺中考的人生关键阶段。“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国有召,我必赴,我们全家将在不同的战场同奋战、共成长。”李中建和家人一起约定。

受中医知识多年滋养的李中建,对圆满完成援非任务充满自信,“此次援非,责任重大,我定不辱使命,积极推广中医针灸,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展现中国力量,为中非友谊尽绵薄之力。”李中建坚定地说。

援非队员 梁振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2021年3月,梁振被派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学习刚3个月,医院通知她承担援非任务。“进修可以再次申请,但援非更有意义。”因此,她放弃深造机会,赶回来和队友们一起在太原进行了6个月援非前的集体培训。

“我感谢组织、同事和亲友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到了非洲,我首先要立足于妇产科医师的本职工作,做好援助医疗工作,守护当地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圆满完成援非医疗任务,梁振一直心无旁骛地做功课。“据我了解,许多在我们国内已经广泛开展的操作技能,在当地还没有普及,我计划用一些易行、实用的医疗手段,使当地医院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展现中国医疗水准。”

为实现她这一计划外的“小目标”,梁振已经开始着手相关资料的准备。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和同事们充分合作,发挥自己的带教能力,积极开展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的教学培训工作,提高当地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给他们培养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非队员 张艳恒

错过“援助武汉” 光荣参加“援非”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2020年,张艳恒第一时间申请报名参加驰援湖北的医疗支援行动,由于不涉及放射专业,给张艳恒留下了不小遗憾。2021年3月,当他看到医院援非通知时,毫不犹豫向医院提交了申请。

张艳恒夫妻二人上有双方4个老人,下有一对龙凤胎儿女,8口之家的大事小情都依赖于他这个“主心骨”。当他向双方老人说出要去援非的想法时,老人们像往常一样全力支持。因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未“缺席”,在即将出发的日子里,两个孩子每次放学回家都向他“求抱抱”。“知道我要出国,两个孩子最近特别‘缠人’!”说这话时,张艳恒一脸慈爱之情。

张艳恒通过向同学咨询、上网搜索等方式,仔细研究喀麦隆的风土人情、国家概况,为圆满完成援非工作精心准备。“我从事放射专业已经16年了,我相信我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帮助到当地的医院和患者。这次援非,除了治病救人,我还计划通过‘传帮带’,把经验留下,为当地医院发展尽绵薄之力。我已经准备好了,有信心圆满完成此次援非任务!”张艳恒信心满满。

援非队员 郭秀娟

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回想集中培训期间,可以用五个法语单词来描述:inquiétudes(担心),effort(努力), changement(改变) ,chaleur(温暖),orgueil(自豪)。”郭秀娟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医生是有温度的职业,与情有关,以爱相传。只要祖国需要,患者需要,我会毫不犹豫奔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他人送去安康。” 郭秀娟说,“ 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医生这两个字,在我内心是无比伟大和神圣。当我第一时间看到援非通知时,毫不犹豫报了名,我和爱人都觉得,人的一生有些不平凡的经历,是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生的宝贵财富。”郭秀娟的平静叙述透露出成熟和干练。“通过11年急诊工作的锤炼和医院的多年培养,我有信心能圆满完成任务。我坚信,待到来年花开,我们定会满载收获平安归来!”

援非队员 王东

化身光明和友爱的使者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2021年,接到援非任务时,王东正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修,加上援非培训,那段日子,王东每天都处于一种“白+黑”的状态。“由于要两边兼顾,当时觉得特别累,身体和心理都累。白天进修专业知识时还好,晚上学习法语,老师讲得很有激情,自己却听不懂,很快就打起了瞌睡。看到队友们能够轻松读出法语,而自己连最简单的单词都认不全,感觉快要崩溃了!”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亲人和同事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帮助和鼓励。”王东是家里的独生子,爱人屈媛婧在市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工作,她虽然比王东还小两岁,但时常像姐姐一样,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最后,王东在队友、亲人的帮助和支持下,终于渡过难关,成功“突围”。

“援非是我的荣幸,我会竭尽所能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祖国和非洲人民。我从事眼科工作11年了,期间完成了近千台白内障手术,我这次援非主要是做好白内障手术,我相信我能够为当地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王东告诉记者。

援非队员 郭智恒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2021年7月13日上午,刚刚完成手术的郭智恒接到援非任务的通知。有那么一瞬间,他脑中闪过一丝犹豫。父亲7年前做过肾脏移植术,除了每天的药物治疗,每年还需住院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受病痛的折磨,父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今年又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女儿才4岁,他离开一年多时间,家庭的重担将会全部落在妻子身上。

但很快,父母和爱人打消了他的顾虑。“家里我们会安排好,放心去吧!援非意义重大,既能为患者减轻病痛,又可以为国家争光!”亲人的承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亲人的支持,让他异常激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成为一名援非医生,能够为国争光,是我毕生的荣耀。”郭智恒表示,“我会尽自己所能圆满完成这次援非任务!”

援非队员 张剑勇

昔日你驰援湖北 今天我万里援非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张剑勇起初对“援非”有一肚子意见,尽管报名比谁也早,但“援非”根本就没有“看上”他,因为之前选拔队员时,不涉及麻醉专业。后经组织考虑,有着14年麻醉工作经验的张剑勇最终得以入选。自此,他终于在爱人面前“扬眉吐气”。

2020年2月18日,张剑勇的爱人郭晓婧,作为临汾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驰援湖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隔离区内日夜奋战。在互相支持、彼此鼓励中,迎来了郭晓婧的凯旋。“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代表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郭晓婧坚定地表示,“我支持他的远行,就像当年他对我的支持一样。”她告诉张剑勇:“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张剑勇为此全力以赴。在援非前的集中培训中,法语学习是大家面临的最大困难。他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等,用法语写成脚本,再拍成视频短剧,一下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临汾医疗队这种“寓学于乐”的方式,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上级作了典型推荐。6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们用法语模拟患者从预约、初诊到手术、康复、回访的一整个过程,并拍成视频进行了毕业汇报“演出”。这一生动、有效的毕业汇报形式,一时成为“爆款”,被省领导安排为毕业汇报的统一方式,在全省推广。

援非队员 刘杰

播种仁爱 绽放友谊之花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去年3月,我在医院网站看到援非的通知,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各项条件我都符合,当时我很激动,立即报了名,经过面试和层层审核,我光荣加入了援非医疗队。”刘杰说,去年报名援非时,他的二儿子刚刚出生6个月,大儿子还没有上小学。

为了支持女婿的援非任务,刘杰的岳父、岳母干脆常住他家,每天围着两个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关切地问他,“非洲疫情严重、传染病多,条件艰苦,你不怕吗?”刘杰笑着回答:“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当义无反顾,走进非洲,向众多援非前辈们学习,继续发扬历届白衣外交官的忠诚担当与无私奉献,把临汾市人民医院博学、仁爱、创新、奋进的精神播撒到非洲大地,种下种子,开出花来!”

援非队员 谢孟

青年有志 踏歌前行

临汾援非医疗队,整装待发!

 

作为全队唯一的一名90后,谢孟是临汾市人民医院援非医疗队的“小鲜肉”,但他也是一名有着8年一线检验工作经验的“老江湖”。已成长为中级检验师的他,不仅熟悉各种检验设备的性能和保养,还能对仪器常见故障进行维修。

由于喀麦隆与国内有7个小时的时差,谢孟的爱人、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张洁跟他开玩笑说:“以后咱们联系就靠留言了。”尽管他们的孩子刚一岁多,但是张洁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需要边工作边照顾年幼的儿子,她唯一的顾虑反而是谢孟在非洲生活时,缺少了她的照顾。“等你回来,儿子都不认识你了。”听到张洁这样打趣,谢孟抓住张洁的手说:“儿子会以我们为骄傲,我们要给孩子做出更多的表率,相信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他的爸爸妈妈一样,不畏艰险、勇敢向前。”

“希望他到了非洲以后,能照顾好自己,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家里有我,我们都等着他平安、健康归来。”张洁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喀麦隆的援非任务即将开启我的一段精彩人生旅程,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我决不退缩,勇往直前!”谢孟说。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秉承中国医疗队精神

奔赴大洋彼岸

在遥远的非洲大地

书写医者仁心、护佑生命的动人篇章

与当地人民携手传唱

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大爱之歌

来源:临汾日报

 
 

上一篇:山西省儿童医院核酸采集医疗队再出发
下一篇:力争五年实现大病不出省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4-22 1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