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医院牵头成立山西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

发布时间: 2022-06-06 15:19   发布人: 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 山西省中医院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肝病科临床常见疾病,其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门静脉高压影响着我国700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预后,其病程迁延漫长,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多学科协作和规范化诊疗是实现门静脉高压在不同病程阶段个体化、精准化、全程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山西省是酒精性肝硬化的多发地,发病率及死亡逐年增加。因此,探索防治酒精性肝硬化的新靶点、新疗法势在必行。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一直注重门脉高压症的预防及治疗,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力。

5月27日,山西省中医院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山西省门静脉高压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旨在聚焦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医康养结合、成果推广应用与转移转化及人才培养等重大任务,着力解决门静脉高压中医药理论、产业技术、医疗和康养服务等科技创新瓶颈及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提升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共享利用效率,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协作组成员,国家卫健委 “肝炎健康教育”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省重点专科,华北地区中医肝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山西省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理事单位。

拥有省级、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科室在专科及学科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致力于肝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兼承担临床、科研、教学任务,形成发展有目标、研究有方向、工作有措施、建设有规模的良好局面,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影响。

学术传承:

科室自建科以来,已经历了五代中医人的传承发展。第一代韩经寰、平全意、李凤阁。第二代曹月英、郭万全、王立华。第三代梁瑞敏、李文彪、杨晋原、韩树颖。第四代李怀长、郭晓霞、张锦峰、杨海芳、郭佳。第五代胡娜、姜楠、王振、周瑞月、徐慧芳。

第一代以韩经寰为代表。依据中医理论提出肝硬化病机为“肝脾肾倶损,血瘀癥积,湿热内蕴;气血水搏结,三焦失司,水泛络伤”,肝硬化的治则应是“调理肝脾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补气养血导滞,助三焦气化,行水通络止血”,以该中医理论为基础,并参考现代医学发病机理与中药药理学,选药立方,强肝汤、强肝丸、强肝软坚汤先后问世,其研究成果及科研论文先后被国内肝病专业著作及医学期刊录用,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强肝软坚汤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代以曹月英为代表,主持研制的“保肝精”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1993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当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成果之一。在中医辨治方面提出“腹水之治,着重活血,利水之法,注重行气益气,妙用桂枝,为能通阳化气,辨病选药,证治中西合参”的学术思想。

第三代以梁瑞敏为代表,在继承传统中医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借鉴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创新中医理论,提出了以“损在肝,病在气血”定病位,以“毒邪蕴结不散,气滞血瘀阻络,脏腑受损亏虚”为病理,以“扶正解毒、扶正化瘀、扶正补虚”为治法及“综合调节抗病毒,抗纤软肝治硬化,扶正固本抗肿瘤,活血利水消鼓胀”等诊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诊疗上形成独到的理论,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特色:

该科室以突出中医治疗特色为起点,不断优化临床技能,运用中医辨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干预或延缓疾病的病情进展。运用于临床的技术创新有:1.中医药调控机体免疫水平治疗慢性肝炎。2.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重型肝炎。3.中医辨证与腹水回输相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4.中药敷脐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中药退黄方、醒脑方保留灌肠在退黄、醒脑中的应用。6.中药止血散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上创新技术在科室广泛运用,临床安全性好,提高了肝硬化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医师治疗及预测疾病提供了依据。且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围绕优势病种和专业病种,在临床总结基础上,研制院内制剂多种,现有10余种,分别用于乙肝病毒携带,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分别具备保肝降酶、保肝退黄,软肝抗肝纤维化,软肝散结治疗肝硬化等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肝病:

该科室设有重病抢救室,拥有必要的救治设备,可以满足各种肝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和重症病人的救治需求。人工肝支持系统等新技术的开展,提高了对各种重型肝炎、重度黄疸、肝细胞功能衰竭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腹水超滤回输术增加了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手段;肝脏穿刺、肝组织学病理检查使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得以提高。肝脏硬度测定检测仪,用于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测定。开展床旁B超连续监测肝硬化腹水变化对临床治疗疗效观察方便、快捷,减少了患者外出检查再感染的风险。联合兄弟科室可开展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止血及硬化治疗,肝脏肿瘤介入治疗,TIPS术,脾脏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等。

学术团队:

全科医护人员三十余名,硕士以上学位81.8%,高级职称63.6%,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90.9%;形成稳定的医护专业队伍和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科研内容:

确立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逆转肝纤维化及干预肝硬化预后因素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方向,努力保持“中医”与“肝病”的特色,全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近年总计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11项,其中多项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参编论著六部。


上一篇:高校学生暑期返乡不得“层层加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下一篇: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举行第二期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科助产士临床实践基地培训班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6-06 1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