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基层医改:成效杠杠的 暖了患者心

发布时间:2022-07-25 09:13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拨打急救电话后,15分钟内就会见到医护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救治;即使家在偏远村镇,也有“智慧移动医院”为居民提供体检服务;将妇女儿童、大病重症、普通疾病精准划分,实现县域内分级治疗;在医院,病人想和院方沟通可以直接联系到院长,“不找熟人的医院”方便实惠了老乡看病……这些,都是山西晚报记者近日参加山西省卫健委组织的“媒体晋中走基层”新闻采访活动,在寿阳、介休和平遥所见到的基层医改成效。


      近年来,晋中市一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县强、乡活、村稳”的工作思路,聚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活动,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县乡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寿阳县


      “15分钟医疗救治圈”完成“生命接力”


      刚走进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寿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口中的“15分钟医疗救治圈”就引起了山西晚报记者的好奇:什么是“15分钟医疗救治圈”?不论患者在哪里,15分钟内都能得到救助吗?


      “是的!”寿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任李继红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她介绍,作为全省首个具备“15分钟医疗救治圈”的县份,寿阳县医疗集团在2018年成立了120指挥调度中心,不仅组织省、市、县的急救专家对167名医护人员进行了急救知识及操作的培训,还添置了救护车,并按照县乡一体化改革“六统一”管理原则,优化了资源配置,缩小了急救半径,规范了急救流程,真正做到了15分钟内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治。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体现了‘15分钟医疗救治圈’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介入治疗‘四位一体’应急救治体系成效。”李继红介绍说。不久前,寿阳县医疗集团120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市区一家饭店内,一位客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全身冷汗,瘫软在地不断呕吐,急需救助!


      “刚好我们医院有一位医生就在附近,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开始对患者进行急救。”李继红说道。与此同时,急救车也仅用了10分钟左右就赶到患者身旁。根据现场心电图显示,患者心脏室颤,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就地展开抢救。而就在急救车前往医院途中,医护人员一边继续观察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心理安抚,一边通知集团胸痛中心及集团人民医院心内科做好接诊准备。患者恢复意识后,很快被送到了寿阳县人民医院。接手的就是李继红,分析病情、下达医嘱,争分夺秒开通静脉通道……经过李继红和同事们不遗余力的紧急救治,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考虑到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状况,第二天,寿阳县人民医院又邀请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会诊。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


      “这位患者就在县城,如果患者在比较偏远的乡镇呢?”针地媒体的疑问,李继红解释:如果患者身处偏远地区,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电话后,会按照就近急救原则,指挥各医疗机构迅速出车。而各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点接到120急救调度电话后,也在5分钟内出车。若无法在15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则途中可与村卫生室负责人联系,在规定时间内赶赴患者身边施救。


      寿阳县医疗集团院长赵广明介绍,寿阳县医疗集团2018年开始建立县域“15分钟救治圈”四位一体应急救治体系,集团120调度指挥中心下设13个急救站,配备20辆救护车,在200多名村医的协作下,15分钟可通达急救患者,而这样的救治模式,在疫情防控、光气中毒、重大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救援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一定要敬畏生命、善待患者、无论贫富、不分贵贱,群众在哪里需要,我们就要出现在哪里,‘15分钟’刻不容缓!”赵广明表示。


      介休市


      创新机制,让“三介”守护百姓健康


      “我们把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介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全部整合到介休市妇幼保健院,极大地提高了产、儿科救治能力,实现了全天候‘5分钟’紧急剖宫产能力,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0%左右,新生儿致残致死率也下降了30%左右。”介休市医疗集团院长樊金荣介绍近几年介休市医疗集团的变化,而作为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介休市医疗集团正是用做“减法”的方式,不仅对现有优质医疗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立体化的医疗资源配置模式,还避免了恶性竞争,减少了重复检查,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019年7月,介休市医疗集团将介休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整建制下沉到我们这里,不仅有40余名医护人员全部来到宋古乡卫生院工作,还将价值400多万元的康复设备搬到了宋古乡卫生院康复科。”宋古乡卫生院负责人樊启忠说,“现在不仅卫生院的内部环境得到改善,医疗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业务量也在逐渐增加。”单以卫生院里床位来说,以前的80张床位最多能使用60张,现在80张床位已经不够用了,很多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要排队等待。除了介休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介休市妇幼保健中心、介休市中医院各派出一名业务院长,介休市人民医院还派出了一位护士长,每周都要下沉到宋古乡卫生院工作一天,进行坐诊、查房、讲课、培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这就是介休市创造性实行“两下两用”工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市医乡用、乡医村用”。


      在卫生院二楼200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大厅里,各种康复设备摆放整齐,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吞咽及言语治疗区、功能评定室等各种康复治疗区内,数十位患者正在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着康复训练。


      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患者受益,医生也受益颇多。在集团协调下,下沉到乡镇的医护人员不仅能坐上从介休市人民医院到乡镇的专门公交,还有另外的交通补贴,减少了通勤成本。康复科护士长秦敏敏就是受益人之一。2017年介休市组建医疗集团时,她还在介休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工作,2019年7月,随着医疗集团的深化改革,医院康复科整体下沉到宋古乡卫生院之后,秦敏敏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了。“刚开始来时不理解,工作通勤不便,后来在介休市人民医院的协调下,开通了公交,增加了工作绩效,加上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现在逐渐适应了工作。工作得到了大批患者的肯定,我也更加理解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意义。”她说。


      在介休市洪善村,山西晚报记者又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村口的卫生室里,除了两名医护人员外,还有一群普通村民正坐在卫生室里探讨着什么。原来,他们都是洪善村慢性病网格管理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带着介休市医疗集团为其配发的体重秤、血压计、血糖仪等,为自己小组内的20名病友上门量血压、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向村医反馈。同时每天召集慢性病人进行适量运动、提醒病人按时服药,每周进行一次防病经验交流。当地将这些经过专业培训、为慢病患者服务的村民称为“介小康”。而像他们这样的“介小康”,不仅在洪善村,在介休市的各个村庄都有,除此之外,还有“介小健”和“介小医”。


      所谓“介小健”,是从每50户家庭中选拔一名健康志愿者,负责所辖户的健康宣教工作;“介小医”则是由县级医院专科医生、村医等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负责村里病患的初级诊治。


      对于这一改革举措的成效,介休市医疗集团院长樊金荣说:“这是我们介休市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一个突破,经过两年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我市居民的平均寿命两年增长1岁,高于全国5年增长1岁的‘十四五’规划要求。居民住院率下降到1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平遥县


      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不找熟人的医院”


      看病,非找熟人不可吗?


      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平遥县人民医院还就是不信这个邪!近两年,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全县老百姓努力证明,“打造‘不找熟人的医院’,我们是认真的!”


      患儿早产,体重低,面色青紫、反应差、哭声弱、呼吸困难,氧饱合度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型呼吸衰竭,情况紧急。这是前段时间,平遥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抢救的一名33周的早产宝宝。因为孩子胎龄小、体重小、发育不完善,需要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无陪护病房进行监测治疗。


      新生儿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不得不和孩子暂时分开,为了让孩子的父母放心,护士长乔淑霞添加了孩子父亲郭先生的微信后,他们才心怀顾虑地离开。


      “护士长,孩子现在各项指标都正常吧?”“现在孩子吃多少?体重多少?”……每天,郭先生和妻子的焦虑,都通过这一条条信息传给了乔淑霞。而看到无陪护病房家长见不到孩子、不了解孩子具体情况时的焦虑,乔淑霞像以往的每一次一样回答道:“孩子现在一切指标正常,吃得也多了,体重也增加了。”而在回答郭先生提出的问题时,她将孩子的照片一并发了过去。第一次看到孩子的郭先生,对此无比感激。


      经过新生儿医护人员长达26天的精心治疗护理,这名早产宝宝的生命体征终于正常了,吃奶量也能达到所需量,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出院标准。目前,孩子已经与家人团聚一个月了,生长发育情况特别好。


      “真的太方便了,刚开始发信息的时候,我心里还直打鼓,不知道院长会不会回复我,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他的回复了,我的心里一下子就特别踏实。”说话的人叫王小霞,前段时间,她陪着姥姥到平遥县人民医院住院,但因为第一次到医院,她不知道该去哪里做核酸检测。情急之下,她看到了院内贴着的“我对院长有话说”的海报,就直接扫码添加了微信,并问道:“院长,咱们医院的核酸检测在哪里做?”很快,她就收到了回复,院长不仅详细告诉她核酸检测的每一步,还把负责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电话给了她。


      这两个小故事,都是平遥县人民医院打造有温度、可信赖、“不找熟人的医院”的一个缩影。平遥县医疗集团院长兼人民医院院长郝金福表示,为了让平遥县人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不找熟人的医院”,他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大急诊的建设,不仅将内科危急重症患者实现一站式看诊,统一化管理,还在全院设立重症监护,扩大了重症病人的收治床位,而且内科系统的各专科医生轮流在急诊上班,全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实行二线值班(均在医院)。只要是内科危重病人无论在什么时间到医院就诊,都会有专科医生、主任、副主任实行大会诊,确保准确诊断、精准治疗、及时入院。


      而为了配合大急诊的建设,急诊旁还专门腾出房间让给彩超室,推行的预约检查,让居民来院检查有无熟人都一样。同时,医师助理台的开放、方便门诊的开放、建议书、转院等盖章工作,全部集中在一楼完成,解决了患者因为一件小事到处找熟人的问题。而在医院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是医院的志愿者,他们会搀扶老人检查,解答患者咨询,协助患者挂号、缴费,从这个角度讲,他们不仅是贴心的大姐姐、小姊妹,更是病患的“熟人”。此外,在“山西省平遥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动态推出“便民服务小贴士”,每季度组织召开“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座谈会”,及时倾听患者家属心声……种种举措,都在为打造“不找熟人的医院”添砖加瓦。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责编:李琳)


上一篇:太原市卫健委组队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就党建品牌建设进行观摩交流
下一篇:山医大一院多学科联合手术切除颈胸部巨大畸胎瘤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7-29 1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