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眼科医院眼部微生物群落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2-09-19 10:03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省眼科医院


      在“136兴医工程”推动下,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山西省眼科医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联合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微生物研究基地”,合作开展健康眼微生物群落及疾病相关性研究,目前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西省眼科医院孙斌教授科研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院士团队合作开展了健康人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部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研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并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 6.064)和《Frontiers in Cellular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6.073)杂志。山西省眼科医院周国宏教授团队开展了眼内炎患者眼部微生物菌落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山西省眼科医院董魁副教授团队开展了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在细菌感染性眼内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健康人眼表菌群研究采用宏分类学和培养组学方法揭示了健康人眼表存在多样化的菌群定植,突破了以往眼部微生物菌群研究局限在“属”的分类学水平,实现了“种”水平的分类学特征研究。通过对已知细菌的首次分离源进行分析,发现眼表微生物群的成员主要来自环境、植物、动物、食物和人体皮肤、口腔、上呼吸道等部位。结果提示,人类的眼睛和所暴露环境的细菌相互作用,其中一些细菌可侵入并定居在眼表。这些细菌,一部分能够引起感染,一部分携带耐药基因。“种”水平眼表菌群多样性的研究对眼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指导临床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因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表菌群研究揭示TAO患者眼表菌群的特征性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及培养结果均提示未患暴露性角膜炎TAO患者的眼部菌群组成与健康个体存在显著差异,TAO眼表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增加与疾病存在正相关性,提高了眼表的感染风险,研究结果为探讨TAO患者眼表损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顾性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眼内炎病原体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介绍了检测和鉴别引起眼内炎微生物的方法,系统总结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眼内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明确了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于生长缓慢且罕见微生物鉴定具有的优势,是今后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鉴定的可靠平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思路。


      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在细菌感染性眼内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器(LAMP-LFB)检测眼内炎铜绿假单胞菌,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出致病菌,可成为急性眼内炎致病菌鉴别诊断的工具。


      山西省眼科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微生物研究基地”(眼科微生物实验室)是医院“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山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基地已形成以孙斌教授和徐建国院士为核心的眼科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研究科研团队,聘请徐建国院士担任眼科微生物实验室“名誉主任”。徐建国院士及团队专家多次赴山西省眼科医院参加学术交流会和课题研讨,有力推动山西省眼科医院眼科基础研究的发展。目前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8项,包括: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院内基金项目3项,各项研究正在稳步推进。同时,眼科微生物实验室已纳入山西医学科学院C区第二批科技平台。


      山西省眼科医院将继续围绕“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打造一体两翼的协同发展模式,搭建眼科基础研究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平台,积极推动山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发展,持续加强科研支持力度,创新合作发展机制,努力在科研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果,为全面提高我省眼科技术水平不懈努力。


上一篇:山医大一院在第六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大赛中再获佳绩
下一篇:山西省眼科医院与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开展远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术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9-19 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