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9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官方号”公众号
进入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高峰逐渐过去。对医务人员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救护车出诊的次数越来越少,CT室外的队伍越来越短,发热、急诊等门诊量出现下降趋势。一山放过一山拦,尽管出院的人多了,但病房依旧处于“满员”状态,重症救治高峰还没完全结束。
过去一个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医疗系统内与新冠病毒“贴面”搏斗的“前沿阵地”,责任重大。那么,在重症救治集中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面临怎么样特点和难点?我们走访了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记录了科室这一段时间的“战斗场景”。
▲住院患者登记处
患者激增,医院全力以赴
受新冠病毒冲击,加之正逢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2022年12月下旬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迎来就诊高峰。“急诊源源不断地转来患者。床位、设备以及人员力量等多个环节都面临巨大压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陈芳坦言。
据了解,整个病区75张床位,已经全部收满。门诊日均接诊300余人次,相当于平时的3-4倍。再加上科室收治患者以七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居多,普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感染新冠后出现了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非常不好,而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疗仪等辅助治疗设备缺乏。
就像打仗一样,敌人不仅来了,还很难对付。但自己这边,人、武器装备、粮草都出现了短缺情况,这个时候仗怎么打。
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医疗救治专题会上,院党委作出明确要求,确保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做到人力资源调配、病房床位收治、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医院立即进行“排兵布阵”。在扩容医疗资源方面,打破专科界限,对全院病区进行整合,按病情轻重程度分级管理,划为重症病区、亚重症病区和普通病区,实行多学科联合诊治。
▲新增有创呼吸机
面对不断增加的药品、生命支持系统、医疗物资等需求,由药剂科、医学装备科、总务科等多部门组成保障体系,针对全院防疫物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新增有创呼吸机18台、无创呼吸机6台,有效保障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设备和物资使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救治压力。在内科二病区三楼可以看到,原本只能容纳75张床位的病区,被“见缝插针”增加到了85张床位。每个病床前都配置着不同类型的生命支持设备。
▲护士王亚枫在为患者进行无创呼吸辅助通气
▲医生张丽萍为新冠患者诊治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背后的难处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精准制定“一人一策”,进行了有创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高流量辅助通气、持续性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俯卧位通气、抗病毒、止咳化痰等治疗方法。
在医学界有一个共识:“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对新冠重症患者来说,护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高质量地执行主治医师的诊疗方案是护士最重要的职责。
监测仪器参数、服药、氧疗、俯卧位治疗,料理患者生活、安抚患者情绪......
就拿俯卧位治疗来说,由于重症患者几乎没有行动能力,而且身上都连着各种治疗仪器和输液泵,所以每次俯卧位治疗都需要4-5个医护共同配合协作。每天上午,护理人员要为重症患者逐一实施俯卧位治疗,几个小时后,再翻回正常体位。
再加上老年患者较多,病情变化迅速,需要随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必须24小时在线观察。
护士做完一系列护理工作,终于熬过了交班,又开始一屁股坐下“捋文书”,一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这样繁重的高强度治疗和护理工作,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个医护每天的常态。
▲晚上10点召开线上会议
▲新冠期间加强业务学习
为了让有效的治疗方法高质量执行,保证患者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科学救治,医院成立一支16人的“呼吸治疗师专家组”队伍。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护士长陈芳、护士李雯负责指导内一病区的护士调节呼吸机参数模式、胸部物理治疗、肺康复治疗等。
在她们的培训下,护士们迅速掌握新冠重症护理操作技能。
因为允许家属陪护,护士也会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教给患者家属一些康复办法,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比如患者俯卧位时家属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为患者拍背。每天下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都会响起此起彼伏的拍背声。
▲医护申请返岗
▲夜班护士工作的冰山一角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虽说忙碌、紧张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常态,但医护人员仍然能感觉到奥密克戎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感染高峰来临后,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医护因感染大面积倒下。
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科室只能采取“前仆后继”模式,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顶上,“就跟堵枪眼似的”。陈芳坦言,“最艰难的工作就是排班。因为不断有人倒下,排班表只能不断更新,最多一天改十来次。”
很多医护等不及彻底康复,能站能走了就返岗。
邓小敏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发烧在家也来不及照顾,连续“鏖战”几天,在晕倒后才离开岗位,迷迷糊糊中她嘴里念叨的还是工作:“3床在发烧、1床呼吸机漏气……”高艳、宋晋平、张旭琴都是连续在科室战斗超过30小时。退休返聘专家李建钦虽然发着高烧、胸闷乏力,但他依旧每天出门诊。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忙碌的护士
▲杨亚云医生为患者家属解释肺部CT片子
“感染患者大幅增加,还有不少危重症患者,这加速了病床的周转速度。一个病人刚走,下一个立马就来,完全没有休息的间隙。”医生忙得脚不沾地,最怕手机半夜响,他们戏称自己是“病中垂死惊坐起”。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街道热络、人群熙攘、车流涌动,宣告着我们的城市正在复苏。此时此刻,经过1个多月的坚守与奋战,重症救治一线好消息不断传来。
100岁的李爷爷顺利出院,身体完全好转,要知道他在2022年12月29日刚入院时,却是一个新冠重型患者,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口唇、颜面紫绀。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俯卧位通气和抗生素治疗等,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改善,完全脱离危险。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们说,看到新冠感染患者陆续康复出院,“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让患者平安健康回家过年,是他们新年的最大愿望。(文/图 李燕燕)
上一篇: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一篇:长治和济医院独立完成1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