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1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新华社
■专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以骨科为例,其发展的关键是努力变“狮子效应”为“群狼效应”,即采取大科室建制、亚专业子专业划分、医疗小组负责制,让每个人都有发挥专长的舞台
■患者来医院都希望尽快完成检查、尽快治愈出院。我们把检查集中,减少患者等待,紧锣密鼓把检查做完,早点排手术,早点治愈出院,这是患者最大的满意度
■一所医院的发展不立足于高质量,就无法实现持续发展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斌
走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下称山医大二院),一座民国风格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无声诉说着这座百年老院的厚重历史。
作为山西省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山医大二院曾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等多项荣誉,近年在加快专科建设、优化医院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持续走在山西省三甲医院第一方阵,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所中西部的三甲公立医院,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就此采访山医大二院院长赵斌。
变“狮子效应”为“群狼效应”
《瞭望》:山医大二院是一所有着103年历史的医院。百年老院有哪些传承?近年发展情况如何?
赵斌:放眼全国,有百年历史的医院不多,由国人自己建立的百年老院更少。山医大二院创建于1919年,百年间,医院名称建制几经变迁,如今已发展成一所拥有一院三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我院很多学科发展史上都烙下代代传承的印记。我院骨科的马景昆、包尚恕,妇产科的包淑和等一批名老专家,他们毕业于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在上世纪50年代为支援山西医疗卫生事业,携家带口来到山医大二院,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山西这片热土,成为新中国山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在这些前辈带领下,经过六十多年传承发展,才有了我院现有的品牌专科。历史的传承,让群众对医院倍加信任,这份信任,对医院既是荣誉也是动力。
我院目前编制床位2700张,现有在职人员39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70多人。医院所有临床学科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骨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入选山西省委省政府“136”兴医工程建设项目。2021年医院取得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是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教学方面,医院设立占地17000平方米的规培基地,规培实践、学生住宿、图书馆、实验室、后勤保障等设施齐备,培训管理机制科学完备。
《瞭望》:骨科是山医大二院的龙头科室,你也是骨科专家,可否谈谈近年骨科进展?对临床专科建设有何启示?
赵斌:我从1992年到医院工作就一直在骨科。回顾医院骨科发展历史,两个变化印象深刻:一是科室规模日益扩大,从1958年的25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500张床位,这一科室规模在省内综合医院比较少见;二是专业划分日益细化,骨科现有7个亚专业和17个子专业,业务划分很细。
骨科发展的关键是努力变“狮子效应”为“群狼效应”,即采取大科室建制、亚专业子专业划分、医疗小组负责制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大科室主任以行政管理和科室谋划为主,个人在专业上是某个病区或某个专业的带头人。对子专业的划分并不刻意,鼓励中青年医生自主发展擅长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影响力后,再在亚专业下设立子专业。比如创伤专业,下设骨盆髋臼、足踝、肢体矫形与重建、老年髋部骨折子专业。亚专业、子专业内实行医疗小组负责制,一个或者几个医疗小组长期合作,不断进取,产生了骨科的卓越团队。
通过这样的发展模式,我们规避了学科规模扩大后,一人长期“独占舞台”导致的人才流失,让每个人都有发挥专长的舞台,有自己独特优势,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才梯队。同时,这种细分专业的发展模式,也代表了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当然,我们不是单纯出于划分亚专业的目的进行教条式、机械化划分,而是根据现实情况科学划分。
专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专科建设对带动医院发展、提升医院诊疗能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建好一个学科,至少需要3到5代人持续努力。我们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怀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和胸怀。
患者满意度达到98%
《瞭望》:近年医院在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斌:流程管理对提升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这也是我院近年改革的一项重点。
我们首先推行“全院一张床”改革。设立全院床位调配中心、日间调配中心、预住院调配中心,开发相关信息技术软件,将全院床位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使患者能够尽早入院,全院床位使用率几乎达到100%。
第二是错峰检查改革。医院所有医技检查如CT、核磁、DR、B超,以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来划分检查时段,每天的7~9点及18~22点两个时间段安排做住院病人检查,9~18点则安排门诊患者检测,中午不休息,提升了门诊患者检查率,实现了病房患者“日清”。检查科室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实现“周结”。检查单全部通过电子平台自动排位,谁开单、谁在做、什么时候做显示得一清二楚,有效避免人情“加塞”。
第三是院前服务改革。以往患者住院,先住进病房,医生下医嘱,第二天再做检查,周期拉得长。推行院前服务改革后,患者来到医院办理电子住院证,里面包含检查的所有信息,患者可以不用进病房,就在院前服务中心根据电子住院证上的安排快速做检查,待检查完毕病房也准备好了,这样可大大缩减患者住院周期。
我们的体会是,患者来医院都希望尽快完成检查、尽快治愈出院。我们把检查集中,减少患者等待,紧锣密鼓把检查做完,早点排手术,早点治愈出院,这是患者最大的满意度。目前各项改革推行后,随机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达到98%左右。
《瞭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支撑。近年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让信息跑路代替患者跑腿方面取得哪些进展?有哪些思考?
赵斌: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基础性的,比如基础机房,用于保障医院电子病历等基本需求;二是升级性的,比如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等,需要大量投入最终服务于社会。
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层面,目前我们已经做到医院顺畅运转,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比较合适。在升级层面,我们当前的重点是做专项建设,即利用有限资金,针对患者就医痛点和医院发展需求,进行专项设计、改造和完善。
信息化建设和改造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假如一些信息平台建好后对操作者要求很高,很难学会,还需要另外配人辅助,那反而增加了成本。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功能性、实用性,以及不同医院的个性化。
▲山医大二院的医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11月摄) 受访单位供图
先从高质量做起赢得发展空间
《瞭望》:山医大二院为何推进院区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赵斌:随着医院发展,医院的实际床位超过编制床位,非编制人员大大增加,2/3的人员都是聘用制,特别是医护人员从年轻逐渐成熟,获得相应技术职称,继续发展的渠道变得狭窄,医院人力成本也较高。为化解这种技术力量“冗余”,我们开始一院三区建设,即院本部、西院区和南院区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在院本部聚焦集约式发展,不扩大规模,同时加快建设西院区和南院区,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医疗资源。
南院区建在晋中市榆次区,与太原南城毗邻,规划1500张床位,总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25亿元,预计2023年年中投入使用。院本部在老城区,空间狭小,南院区既可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也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带给太原南城和晋中地区群众。
西院区原本是一家厂矿医院,只有200张床位编制,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服务能力较低。通过我们的一系列建设,现已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不仅如此,该院区还成为医院平战结合的一个阵地。在2022年3月到5月疫情期间,西院区被确定为红码患者收治定点医院,负责接收全省红码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保证了院本部的医疗工作不受影响,保证了广大群众正常看病就医。这也是多院区发展模式的一个好处。
《瞭望》:医院未来如何规划?如何理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赵斌:就山医大二院来说,目前可以做的是,把一个或几个学科打造成全国突出学科,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提升医院影响力。
从国家战略看,如果一所医院的发展不立足于高质量,那么就无法实现持续发展。或者说,低端、低质量的发展对医院、对社会都没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医院的发展一定是先从高质量做起,再赢得发展空间。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抓手有两个,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卓越团队。
就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而言,又特别体现在急危重症救治和外转率这两个指标。如果老百姓相信医院的医疗水平,哪儿也不去,就来你们医院治疗,这就是高质量的体现。
从建设卓越团队的角度看,现在山医大二院的骨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心内科、妇产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科等都已建立起非常优秀的人才团队,这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甲医院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聚集地,有时越是专业干得好的人其个性也越强,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宽以待之,创造好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马晓媛)
上一篇: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硬化治疗
下一篇:山西省汾阳医院助九旬新冠感染老人康复获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