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9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河津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公众号
尊敬的张书记、李校长、母校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向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表示由衷的祝贺。同时,感谢母校领导安排我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这是我一生中无尚的荣耀,在感到兴奋的同时,我也倍感压力和紧张。
21年前,我与母校结缘。在这里,我度过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求学生涯。每次归来,我总能发现母校的新变化,看到母校的新发展。满载回忆的红楼相继拆除了,中都校区落成了,对标一流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中都校区的图书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这里有随处可供自习的书桌,随时可供预约的自习室。母校素以学风端正、治学严谨而闻名。回想当年我们求学的时候,图书馆自习室真是一座难求。为了在图书馆占一个自习的位置,早晨不到六点,要赶在宿舍楼开门之前排队,第一时间冲出宿舍,再来到图书馆前排队。等待开门后,冲入图书馆占两个自习的座位。没错,是两个座位。为什么呢?这是当年在学校谈对象的刚需,能给女朋友在图书馆占个自习的位置,那是最好的礼物。
今天我受邀在这里与大家聊人生,谈理想。我想与大家分享两点感悟。
第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大家志存高远,不妄自菲薄。
我出生寒门,母亲在我初中时将中专、技校,作为我求学的终极目标,并希望我能尽早挣钱补贴家用。但中考时,我却以高分考上了太原第一外国语学校。那时家人才发现,原来我是上大学的料子。
为了能供我和妹妹上学,父母亲打过零工,做过小买卖,干过热塑工、划线钳工,推过莜面、蒸过包子。我自己也当过家教,卖过201电话卡,假期时干过推销员、函授生宿舍管理员。至今记得,大三那年开学时,5800元的学费没攒够,我和母亲在新建路北门等二舅送来学费时的场景。即便如此,我并没有将本科毕业定为我的求学最终目标。反而,我坚定地认为,多一份的努力,能换来对命运多一份的把握。
2005年,我以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本科毕业,并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参加工作。2007年,母校再次向我张开怀抱,我回到母校脱产攻读硕士。2010年硕士毕业。2012年再次脱产攻读博士。再之后,我远赴美国完成了三年半的博士后深造。本科毕业之后,我便再没向父母伸手要过一分钱。截至2016年9月回国,我用16年的时间集齐了医学教育 “本、硕、博、博后”所有的邮票。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我无意于给大家讲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我只是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哪怕你出身在谷底,也要努力攀爬,这样你才能看到星辰大海。
第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希望大家能够直面挫折,百折不挠。
回想本科的第一个暑假,我怀揣着第一学年1980元的一等奖学金,来到北京新东方学习GRE,并借宿北京大学宿舍。50天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与北京的差距,满是挫败感。后来,我及时调整了求学的规划,但出国留学的这颗种子还是在2001年深埋心里。12年后的2013年,我登上了赴美留学的飞机,这12年的历练足以诠释,什么是百折不挠。
2008年,硕士二年级的我争取到了去北京阜外医院做访问学者的机会,身边全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博士,而我是来自地方的小硕士。当时脱产读研的我每月有1500元的基本工资,租住着4平米的小屋,而且结束了长达八年的爱情长跑。孤独,无助,清苦。我觉得自己是整个金字塔的最底端,挫败到没有出头之日。我只能化悲痛为力量,拼命地工作学习,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争取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干脆就住在办公室。最终,在硕士期间完成三篇SCI论文,第一篇SCI论文发表于研二的第二学期。
今天在座的各位顺利完成了学业,明天你们将迈入人生的下一个征程。我非常喜欢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这句话总能给予我无限向上的力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进入一线成为医生,我都希望你们能够传承母校精神,涵养高尚医德,直面困难和挫折,前行的每一步都行走在热爱里。
什么内卷,什么躺平,年轻人不该矫情,干就行了。大气做人,坦荡做事。心怀感恩,不忘初心,愿诸位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李亚峰,男,汉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肾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优专家。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三届山西省政协委员、第九届山西省科协委员。现任河津市医疗集团党组副书记、院长,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河津市人民医院院长,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山西医科大学微生态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临汾市中心医院举办首届住培医师病例分享比赛
下一篇: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莉教授研究成果让妇科手术变得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