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6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健康报
他是从医36年,不断传承创新推动针灸技术发展的“赵一针”。近日,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公布,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赵立新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医36年,他始终致力于针灸领域的传承与创新,继承名医名家的诊疗经验,并总结提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独到见解,应用现代科技优化传统诊疗技术,让古老针灸焕发新光彩。诊治20多万患者,未出现一例责任医疗事故和一起医疗纠纷,赵立新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赵一针”,这既是对他医术的肯定,也是因为他用针灸温暖了人心。
拜名师传承经典,融科技创新技术
步入山西省中医院综合楼七层会发现,整层都是针灸科的诊室,走廊里患者早早排起了长队。取穴下针、灸通经络、对症下药……经过赵立新的治疗,患者因病痛而紧锁的眉头逐渐地舒缓。行之有效的疗法源于赵立新对传统的继承以及结合现代科技的创新。 赵立新常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间断地学习和武装头脑,才能更好服务群众。”这正是源于他自身经历得出的感悟。赵立新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耀康,老师们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都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经过多年来对前沿医学知识的学习,对针灸治疗各类疑难病症的研究,赵立新在继承郭耀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文化为根,经典为基;衷中参西,异法方宜;治病之要,治神为先;奇正有别,八脉为纲;脾胃为本,升降为机”,并逐步形成了“三步分期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针针刺督脉针法”治疗癫痫等神志疾病、“交通任督二脉针法”治疗偏瘫、“补中益气针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这四种特色疗法。 在中医传统疗法“铺棉灸”“麦粒灸”的继承和发展上,赵立新也做了不少工作。 他首次运用现代科学解释铺棉灸的作用机理,明确了温度控制在灸法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对铺棉灸棉片的厚度、大小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实现了传统灸法温度可控,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他还将铺棉灸的治疗范围从单一的带状疱疹拓宽到湿疹、皮炎、痤疮等多种皮肤疾患,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赵立新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研制出温度可控、触肤时间可控的麦粒灸治疗仪,首次以温度和触肤时间作为灸量标准,量化中医灸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此外,赵立新不断创新创造,不仅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还曾获山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仁心施仁术,名医育名科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赵立新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以仁心仁术为患者服务。 “赵主任,我们专门从沈阳过来的,我女儿的病能治好吗?”23岁的小张在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迈入诊室。还没坐好,父亲就焦急地询问。小张患有家族遗传性的脊髓小脑萎缩症,几年前她投身于疫情防控不慎感染,连续几日高烧后,她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不能独立行走。了解情况后,赵立新感同身受,马上安抚患者及家人情绪,并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制定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经过十余天的治疗,小张逐步恢复行走能力,现在已经出院继续工作了。 从医36载,他一直用同情心、同理心和爱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将每一位患者都视若亲人,从检查到治疗,都为患者做最优规划,让患者得到最佳且最及时的诊治。“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赵立新一直用这句话自勉,更用它教导团队成员。 正是这样的医者仁心让赵立新先后荣获“山西名医”“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该院副主任医师倪文杰已经在针灸科团队工作15年了,他记得赵立新经常和他们说,“守护百姓生命安全的底线,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决心。”这句话一直提醒着他们要学会和患者拉近距离,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能力。 2008年担任针灸科主任后,赵立新秉承“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疗效为本”的宗旨,一直致力于科室的全面发展。他积极推动科室技术创新,带领团队开展了火龙药灸、穴位埋线等多项新技术,提高了临床疗效;他从“一方一药、一针一剂”入手,开展人才培养,既注重理法方药的讲解,又注重临床思维与实践的传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针灸医生。针灸科先后被评为“山西省重点专科”“山西省中医院重点学科”。 “银针虽小,承载的是中华千年医道;穴位方寸,凝聚的是赤子一生匠心。”赵立新用一根针、一颗心、一世情,诠释了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他以针为笔,正在书写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山西故事”。
上一篇:山西省全面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
下一篇:24小时待命,分秒必争!“五一”假期,太原“120”救治患者11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