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2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健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旗帜》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指出,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鼓励作为紧密型医联体或医疗集团牵头医院的公立医疗机构通过设置检查检验中心等,面向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检测服务,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高效共享和信息互通。
落实“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需要一体化加强县域内的检查检验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医技检查资源如何配置调用,关系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运行质效,关系着居民看病就医的就近就便、服务连续和质量保障。现实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设备配备不足和相关学科人才不足现象并存。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政策,要求加快县域内检查检验资源整合步伐,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整合检查检验资源,实现共享“一个中心”,需要统筹发力实现检查检验上下联动。各地在政策指引下,统筹用好现有资源,一方面加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检验设备配备和相关人才引进、培养,提升检查检验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为抓手,搭建信息网络,让数据跑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内人才、设备、耗材等检查检验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资源共享,要解决好“同质、优质、高效”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医共体牵头医院而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强化对资源共享中心的支撑,持续提升诊断能力,并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人员的指导、培训力度。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政府部门要突出管理责任、投入责任,本着“统筹资源、分类建设”的原则,根据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合理规划、科学配备检查检验设备资源,做到既满足需求,也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各地实践证明,善用新技术赋能是一个重要抓手。如有的地方引入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诊断质量,实现基层完成心电图采集、AI系统5秒内自动完成危急值预警,共享中心收到心电图后3分钟内便可完成远程诊断;有的地方利用无人机运送采集标本提高服务效率,村民早上在村卫生室完成血常规、尿常规检验标本的采集,通过无人机把标本送至资源共享中心,下午就拿到检验结果等。
截至2024年底,已有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也在加快推进。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资源共享,是涉及人力、资金、设备、机制的复杂运算。成员单位间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和管理权责划分不清问题,导致“向心力不足”;统一采购和更新检查设备需较大资金投入,可能会面临筹资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个中心”的高效运行要依靠区域信息化网络平台,但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共享难度较大。面对这些挑战,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让广大居民能够就近就便获得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上一篇:打通非免疫规划疫苗入医保之路
下一篇:山西实现省域内跨院影像互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