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运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助力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3-11-06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临床医药实践》


         近日,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区骨显微手外科王建国主任医师团队为两例宫颈癌术后继发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成功实施“超显微”下周围淋巴管-静脉吻合(LVA)术。术后,患者消肿效果显著。



         李女士和张女士同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曾行淋巴清扫术,术后右下肢反复出现肿胀,多年来辗转多地求医,均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先后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区显微外科就诊。下肢肿胀不仅影响外观及衣物穿戴,还会引起患肢逐渐出现瘙痒、疼痛、憋胀等不适。王建国和贾婷护士长评估病情后,向她们详细介绍了淋巴水肿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案及综合消肿治疗(CDT)方法,燃起了她们治愈顽疾的希望。


▲左为术前李女士双下肢周径,右为术后李女士患肢周径


         术前,医疗团队利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对两位患者右下肢的淋巴管情况进行了评估。术中,王建国带领李广荣、高星、武永辉、白丽兵医师,团队通力合作,利用高倍手术显微镜,在放大30~50倍的条件下,将直径0.15~0.3 mm的淋巴管与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分别用5小时和7小时吻合了13条淋巴管和14条淋巴管,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术后,李女士和张女士均恢复良好,下肢憋胀感明显改善,下肢周径最多分别减少8 cm和5 cm(见下图),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 左为术前张女士双下肢周径,右为术后张女士患肢周径


         王建国介绍,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术后患肢残疾的主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水肿在常见疾病中排第11位,患者数约达1.7亿,我国淋巴水肿患者200万,大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目前,淋巴水肿的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的综合消肿治疗(CDT)和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超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淋巴水肿治疗的前沿和热点。


         从生理上治疗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方式,是目前淋巴水肿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可快速显著改善淋巴水肿症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日前开展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将浅层淋巴管与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重新建立淋巴-静脉回流通路。超显微外科技术是一种吻合细小血管或单根神经束的微血管神经吻合与切取技术。淋巴水肿患者淋巴管的直径通常为0.1~0.5 mm,隐藏在长期水肿硬化的组织中,寻找它们不亚于在一堆散乱的线卷中寻找线头;再者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稍一用力就容易损伤。因此,完成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需要手术医生具有扎实的淋巴解剖知识和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对医生的体力和耐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综合消肿治疗(CDT)作为目前国际上淋巴水肿的标准治疗方法,效果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贾婷曾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该项技术,日常利用所学,在床旁精心指导患者术后康复要点及居家压力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显微外科医护团队呼吁:肿瘤术后患者及医护人员一定要关注淋巴水肿,努力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山西:深化医改 成效明显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2023年职业健康三晋行走进灵石县 活动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3-11-06 1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