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王杨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时间:2024-05-18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长治市人民医院”公众号、长治日报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名单,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王杨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山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光荣称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之一。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对长治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王杨周,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荣获长治市人民医院“杰出青年医师”长治市党员先锋岗、长治市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下面是《长治日报》在王杨周获奖之后所作的报道——


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杨周


        她用心倾听、细心诊断、精心治疗,让患者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她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精益求精,从死亡线上将患者的生命抢回;她坚守初心、勇担重任、砥砺前行,用青春热血诠释着白衣战士的神圣……


        她就是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杨周,凭借对医学事业的一腔热忱,19年如一日奋战在临床一线。


        近日,王杨周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于这份难能可贵的荣誉,她只是谦虚地说:“这是雪芳精神传承和发扬的成果,也是整个团队努力拼搏换来的认可,ICU里每一位患者的成功施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付出,而是一个团队的全力以赴!”



业精于勤,甘做ICU的“孺子牛”


        走进长治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没有喧嚣和吵闹,只有各种监护仪、治疗仪不时发出的“滴滴”提示音,病床上的患者全身上下插满了各种不同的管子,连着呼吸机、监护仪等医学设备,徘徊在生死边缘。


        忙碌在病房内外的王杨周,脚步轻盈,动作麻利。“小妹妹,现在感觉怎么样?”5号床患者刚醒,王杨周走过去轻声询问。“大姐姐,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患者奶声奶气地回答。


        这是一位特殊的病人,虽然已经33岁了,可儿时的一次高热让她的智力和身体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前不久,病人出现腹泻、高热,换了几家医院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还出现了休克。入院后,王杨周在检查中发现患者除了肾、肝、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外,还患有心脏瓣膜病、病毒性脑炎,情况十分危急。


        王杨周一边哄着“小妹妹”,一边为她戴呼吸机、插管子进行抢救,抗休克、抗感染……十多天以来,经过王杨周和同事们实时的监测、精准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血压稳定了、血氧维持住了,各器官功能也渐渐恢复。这天早上,王杨周检查后告诉患者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小妹妹”高兴地拉着她的手,甜甜地叫她“大姐姐”。


        19年的从医生涯中,王杨周没有工作日、假期之分,没有上班、下班之分,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午夜被紧急呼叫声惊醒,也不记得有多少次在疲惫中迎来黎明。对她来说,重症医学科的工作虽然充满了压力和不确定性,但每一次看到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所有的劳累和困倦都化作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医”夫当关,与死神博弈的“守门人”


        “有人说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是隔开生死的一道门。但我始终告诉自己,要把这扇门变成希望之门,帮患者闯过急流险滩,赢得生的希望。”王杨周身材娇小,信念却十分坚定。


        2010年定岗到重症医学科,当时正处于重症医学科建立之初,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对医生而言更具挑战。王杨周从病情判断与评估开始,心肺复苏、电除颤、成人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深静脉与动静脉置管、颅内压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亚低温治疗、杂合式血液净化、镇痛镇静、重症康复、重症营养支持、纤维支气管镜、重症床旁超声、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一项项开展、深化、创新。


        前不久,一位患有心梗、脑梗、动脉瘤、脑出血等基础疾病的71岁老人,在吃饭时突然被呛住,呼吸困难、脸色发紫,救护车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呼吸心跳。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成功后,王杨周发现患者气管和双侧支气管都被食物碎块堵住,心脏骤停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来不及去取专用装备,王杨周急中生智,用气管镜上的负压孔紧紧吸住食物碎屑,一小块一小块取了出来。


        心跳先停还是气管先通,拼的就是手速。气管镜进进出出几十次,终于清通了气管,维持住了血氧。后期经过亚低温治疗脑保护、感染控制等,老人最终康复出院。


        回忆起整个过程,王杨周言语中带着欣慰。她说,那次救治让她深刻感受到:医生的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唯有不断精进医技,才能救活更多的病人。



拼尽全力,不畏风险的“逆行者”


        选择重症医学科是因为“需要”,义无反顾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也同样是因为“需要”。从“手足口病”“甲流”“禽流感”流行疫情到新冠肺炎,一次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王杨周的身影。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具有丰富急危重症救治经验的ICU医生,她无惧生死,主动请缨,参加了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承担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区患者的救治工作。2022年,她又前往海南儋州二号方舱医院,参与了百余名新冠患者的救治。


        一次又一次冲锋在前,不怕危险吗?面对这个问题,王杨周十分坦然,“患者需要我,我就应该无条件地履行医者使命。”她带着一种自豪的心情说,“所学、所会都派上用场了,这就是我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初衷,在更需要我的地方发挥力量,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重症医学的价值在于拯救生命。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王杨周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给自己定下目标:“不怕压力、无惧挑战,一如既往地守护好这份价值。”(贾志敏/文)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山西省汾阳医院康复疼痛科护士长张美莲:把爱洒在临床一线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清徐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第四站走进南城实验小学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4-05-18 2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