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医学博士团以专业与热忱为忻州群众筑起健康屏障


时间:2025-04-27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尤其是医疗科研团队和高级卫生人才缺失,是制约偏远地区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山西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自2021年起,来自省级三甲医院和医科院校的13位医学博士扎根忻州,建立18个博士工作站;2024年4月,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又有5位医学博士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以专业与热忱为广大群众筑起健康屏障。


1745741974125166.jpg

▲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正在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


“医生,我这膝盖疼了十几年……”“偏头痛一犯就天旋地转……”日前,五台山台怀镇卫生院里,村民围着博士团成员询问着各自的病情。


来自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挂职忻州市卫健委的博士团团长李欣介绍,一年来,博士团足迹遍布宁武、河曲、五台等县偏远山区,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少跑腿、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李欣说,团队通过健康宣讲破除“小病硬扛”的旧观念,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培育本土人才服务梯队。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去省城看病要跑好几趟、来回花好几天时间,现在三甲医院的专家到了家门口,既节省了时间,还省了钱。”


暮色中,台怀镇卫生院的灯光穿透山间薄雾。会议室里,医学博士们与本地医生分析当日接诊的疑难病例。这样的场景在忻州基层医院并不鲜见。


在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忻州市人民医院,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让所有人记住了张晓娟的名字。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命悬一线,但医院缺少能独立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疗专家。“我来!”来自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博士张晓娟果断接手,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带领多学科团队奋战数小时,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挂职一年间,她已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257台、冠脉造影762台、急诊介入37台。同时,还促成了两家医院医疗技术协作,有力推进了挂职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让区域患者可以享受到省级优质的医疗资源。


“现在遇到心血管病人,我们敢接也能治了。”忻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方艳平主任胸有成竹地说。这样的变化源于“梯队赋能”模式:在配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尖端设备的同时,张晓娟博士通过“手把手带教+阶梯式考核”培养机制,提高了7名本地医生冠脉介入手术水平,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心血管急救铁军”。


4月18日,深夜的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来自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李原媛博士正与团队研讨新课题。“基层医院不能只做技术‘接收站’,更要成为创新‘孵化器’。”由她指导该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邢红燕申报的《小建中汤治疗小鼠放射性涎腺损伤的实验研究》课题申报成功,实现了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主主持科研课题零的突破。从“零基础”到“自主创新”,李原媛的秘诀是“把论文写在病床旁”:每月开展讲座分享和病例研讨,分享国内最新的医疗指南、研究成果,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典型重症病例分析和处理经验。邢红燕说:“李博士不仅帮我们更新了医学知识,提升了临床诊疗能力,更让我们相信,基层医院也能结出科研成果。”


科研的起步,是忻州市卫健系统补齐科研短板、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开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忻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冀晓鹏表示:“外部引入+内部培养”的方式,就是要人才为学科建设持续注入新鲜力量,学科为人才建设搭建优质平台。


如今,忻州市卫健系统已成立的博士工作站有远程会诊、在线教育等共享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人才服务半径,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搭建区域医疗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了技术、经验和知识的双向流动,在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忻州市区域规范化诊疗水平和预防能力的提升。(李春泽)


原标题:以专业与热忱为群众筑起健康屏障——医学博士团扎根忻州服务群众纪实

微信图片_20221027192404.jpg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长子县人民医院产科护航外籍产妇顺利生产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壶关县人民医院:双腿冰凉睡不了觉 腰交感神经毁损术解忧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5-04-27 1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