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中医药博物馆里的文化瑰宝

 
时间:2024-08-08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这其中,中医药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典藏宝库,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展示中心。7月下旬,记者分别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以及位于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省中医院的山西中医博物馆,探访三晋大地丰厚的中医药文化瑰宝,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大省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丰富的人文资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时已中伏天,虽然骄阳似火,但依然挡不住参观者的脚步。紧邻山西中医药大学南校门的中医药博物馆内,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往来穿梭,时而驻足流连,时而凝神沉思,身心沉浸在这方凝聚着厚重历史的展馆里。“高校虽已放暑假,但我们参观接待、文物研究、资料整理等相关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刘润兰说,“2015年9月,博物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运行近9年的时间,随着博物馆丰富的人文资源被社会所认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让我们深感欣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4160平方米,布展面积3000平方米。跟随着讲解员徐斯然的脚步,记者依次步入中医药史馆、中医药器物馆、典籍馆、标本馆四个展厅。中医药史馆以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由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等五个展区组成。中医药器物馆里收藏着中医药类器物7000余件,各种材质的药碾、研磨器,各种中医药类瓷器,药箱,药戥,针灸器具、牌匾令人目不暇接。典籍馆藏有历代中医药文献资料,主要用于古籍文献的预约检索、科学研究等。标本馆藏有中药标本18000余份,分设有药用植物标本、山西道地药材、中药材样本三个展区,主要服务于公众科普和教学研究,是参观者最喜欢来的展厅。

       7月26日,2024中国-东盟中医药产业交流宣介会在太原召开。会议期间,与会的嘉宾们专程来到位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22层的山西中医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山西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成就,在这里感受到中医中药的神奇。”参观者纷纷表示。

       “山西中医博物馆定位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于2013年开始筹划,历经四年多的考察、论证、规划、设计、施工,于2017年10月开馆,占地面积共计1400平方米,分设有国医源流、名医晋缘、岐黄承传、晋医荣光和物华天宝五个展厅。”山西中医博物馆馆长赵敏告诉记者,“博物馆同时也承担着进行医学史研究和教学的功能,以及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

博物馆展现着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记者在这两所知名的中医药博物馆采访,看到其馆藏各有特色,从不同维度记录着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着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业者奉为祖师。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藏药王孙思邈相关文物藏品有70余件,构成了其馆藏重要的特色系列之一。特别是其中有42尊清代药王孙思邈雕像,造型栩栩如生,风格各不相同。傅山是明清时期卓越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医学家和书画艺术大师。傅山对中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所著《傅青主女科》影响巨大,是清代主要流传的妇科医学著作。傅山系列藏品也是其馆藏的重量级内容,馆藏傅山相关医籍计有26种56册,包括《傅山医学册页》《傅青主女科》《傅氏男科》等,其中不乏初见版本,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在中药标本馆山西道地药材展厅内,一株“百年野生黄芪”分外醒目。“这是由五台山白申怀老先生捐赠。这株黄芪长约2米,根头地上茎多达20株,最粗处直径约30厘米。经专家鉴定为山西道地药材野生蒙古黄芪,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年龄最长的黄芪,已成为馆藏的植物类中药的‘镇馆之宝’之一。”博物馆专家翟春涛博士告诉记者。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既是上一辈的心血凝结,也是下一代的精勤不倦。赵敏介绍,在山西中医博物馆,当代三晋名医的事迹资料、科研成果,包括手稿、书籍、实物等成为颇具特色的馆藏珍品。其中,有首次提出活血化瘀治疗宫外孕,获得国家级重大贡献奖励的李翰卿老先生;有编著《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填补了中医文献目录空白的中医文献学大家李茂如老先生;有参与世界首次分离沙眼衣原体及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的著名病毒学专家黄元桐先生,有编著《中国医学史略》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金奖的获得者贾得道先生,有享誉三晋的名医韩玉辉、萧通吾、张子琳等老前辈的手迹珍品,有开创中医研究新篇的何高民等名家巨擘。他们努力耕耘在三晋中医药文化的沃土,将山西中医精神的薪火世代相传。

博物馆成为我省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重要路径的中医药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述两所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授予“山西省科普基地”,随着对外展出活动日益增多,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已成为我省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声音的重要窗口。

       赵敏介绍,山西中医博物馆着力不断丰富藏品,增加科普性、知识性内容,作为山西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紧密配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持续做好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工作。

       “中医药博物馆是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傅山文化研究中心和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会的依托建设单位。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数字博物馆和数据共享平台,为社会各界中医文献研究者提供系统的文献信息和知识服务。”刘润兰表示,下一步,立足于傅山为首的中医经典文献研究,以山西地方医学文献研究为特色,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和现代利用研究。“我们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以研究、科研、科普宣传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中医药博物馆文化精品。”(秦洋)

上一篇:中医药助潘展乐巴黎泳池夺金
下一篇:如何警惕疾病“秋后算账”,省城医院专家支招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4-08-08 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