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5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师,这个红色的‘小帽子’怎么用呀?”“这是灭火器,着火时拔掉插销,对准火苗根部就能灭火啦!”7月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童梦托育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演练正在进行。3岁的豆豆跟着老师的指令捂住口鼻,在90秒内完成了应急疏散——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山西省托育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的缩影。
自2025年6月起,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全省掀起托育机构安全整治风暴。这场计划持续2-3年的专项行动,以“安全监管全覆盖、风险动态清零”为目标,通过三级联动机制编织安全防护网,为全省婴幼儿撑起成长“保护伞”。
高位部署 三级联动构 建安全治理新格局
“托育安全不是小事,是关乎千万家庭幸福的民生大事!”6月12日,山西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在全省视频调度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这场高规格会议拉开了专项行动的序幕,标志着山西将托育安全管理纳入民生保障“一把手工程”。
省级层面迅速构建起“统筹—攻坚—兜底”的责任链条。6月16日,山西省监督检查中心的培训会上,专家们手持《托育机构消防安全规范》,对着PPT详解消防通道宽度、食品留样标准等7类23项细则。“检查时要像给孩子做体检,既看‘体表’更查‘内脏’。”山西省中心主任郭支喜的比喻形象生动。
这种专业细致的作风,在晋城抽查现场得到印证。当检查人员发现阳光宝贝托育园厨房插座未做防水处理时,当即拿出规范手册指出风险:“婴幼儿场所用电,哪怕0.1毫米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出大事。”这样的“较真”,让全省首轮抽查的104家机构中,89.7%的隐患问题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
地市攻坚 创新举措 破解安全监管难题
“王园长,你们的消防应急灯常亮功能不合格,这是整改通知书。”大同市联合督导组的执法记录仪里,清晰记录着对某托育机构的检查过程。这支由卫健、消防、市监组成的“组合拳”,已排查全市132家机构,下达整改通知47份。
在晋中,78家托育机构最近多了份“安全体检报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评估表上,从玩具棱角圆润度到消毒柜温度记录,28项指标一目了然。“以前凭经验管理,现在对着报告改,心里踏实多了。”榆次区某机构负责人李娜的话道出了从业者的心声,整改后当地机构平均隐患量下降72%。
而太原市的“托育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更成了监管利器。家长扫码就能查看机构安全资质,网格员通过APP上传巡查记录,后台自动生成整改倒计时。上线仅一个月,平台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形成“群众监督+部门联动”的共治格局。
基层兜底 细化管理 筑牢安全防线
“张姐,3号楼那家托育机构的灭火器快过期了!”太原市小店区网格员王丽的微信刚发出,半小时后卫健、消防部门就已上门处置。这种“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基层安全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0%。
临汾市尧都区的“三色管理”同样成效显著。挂着蓝牌的启智托育园成了“示范窗口”,而曾被挂黄牌的爱心托育园通过加装防撞条、更新消防设施,一个月后成功“摘牌”。“红牌警告太有威慑力,谁也不敢拿孩子安全开玩笑。”尧都区卫健局负责人坦言,分级管理让机构主动整改率达100%。
吕梁离石区的“安全技能大比武”则充满烟火气。保育员们比拼消防器材使用、食品安全快检,甚至还有婴幼儿呛奶急救实操。“以前觉得安全培训枯燥,现在比着学,记得牢!”获奖的保育员刘芳说,这种方式让安全技能成了“必修课”。
长效护航 从“专项整治”到“常态长治”
在长治市潞州区亲亲宝贝托育中心,每月一次的“家长监督日”已成传统。家长代表李敏最近刚参与了厨房检查:“看到食材溯源记录、消毒台账样样齐全,把孩子放这特别放心。”这种家园共治模式,让该机构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这样的安全共识正在三晋大地凝聚。山西省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副处长刘志锋透露,下一步山西将出台《托育机构安全管理办法》,推进“互联网+监管”智能预警系统建设,让安全防护从“人盯人”升级为“技防+人防”。
从省城到县域,从规范性文件到实操演练,山西正以“零容忍”的态度守护婴幼儿安全。正如童梦托育中心墙上的标语:“每一个细节的较真,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在这场持续深化的专项行动中,三晋大地正织就一张覆盖全、管得细、守得牢的托育安全网,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无忧的蓝天。(作者:郝东亮 崔志芳 张江梅)
上一篇:AI不是人文精神的替代者,而是潜力巨大的赋能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