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人文精神的替代者,而是潜力巨大的赋能者


时间:2025-08-05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健康报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已发生深刻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愈,更渴望在就医过程中获得有尊严、被尊重、有温度、值得信赖的医疗体验。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精湛医术,又具备深厚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回应时代需求的重大使命。


1754390148131913.png


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塑造医学生价值观与人文执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将崇高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神圣职责,影响着未来医生理解人、关怀人、服务人的深度与温度。

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文内容在临床实践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权重也日益增加。

     然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医学人文教育仍面临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是能力转换亟须进一步深化。当前的教育实践在知识传授层面相对成熟,但如何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人文知识,有效转化为临床真实情境下的关怀行动力与高效沟通力,已经成为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知识和实践之间尚需架设更坚实的桥梁。


二是教学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性、互动沉浸性和个性化适配方面存在局限。面对复杂多变、高度依赖情境体验的人文能力培养需求,传统方法有时难以提供足够充分和真实的训练场景。

      三是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评价,目前仍较多依赖主观观察或纸笔测试。如何客观、精准地衡量共情能力、沟通技能等“软实力”,仍是教育评价领域的难点。

AI不是人文精神的替代者,而是潜力巨大的赋能者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解决上述挑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们如何在拥抱技术红利的同时,守护并强化医学人文关怀,确保医学始终饱含着人性的温度?关键在于探索AI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路径,认识到AI不是人文精神的替代者,而是潜力巨大的赋能者。其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数据驱动,洞察真实需求。AI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医患沟通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纠纷案例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较为精准地提炼当前医疗实践中沟通互动的典型模式、有效共情表达的关键要素、易引发误解或者冲突的风险点等,为教学提供紧贴临床实践的鲜活案例与知识图谱。

     二是场景模拟,强化实践能力。利用AI驱动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智能对话代理技术,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医疗场景(如告知坏消息等)。学生能在“安全港”中反复演练,提升在压力下的心理韧性、应变能力和人文胜任力。

      三是个性辅导,提升学习效能。AI自适应学习系统能追踪学生在模拟训练、在线学习及临床见习中的表现,较为精准地识别其在共情表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资源与训练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四是科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AI可通过分析学生在模拟沟通中的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多模态数据,为共情能力、沟通技能、情绪管理能力等关键指标,生成客观、量化、可视化的评估报告,弥补传统主观评价的不足。

AI如何赋能医患沟通共情能力培养

     医患共情能力是国际医学教育界公认的卫生健康从业人员的关键必要素养之一。医生的共情能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然而,在当前医学教育的实践中,共情教育面临缺乏标准化、可重复实践平台等挑战。

     为此,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中心携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

该系统的创新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动态虚拟患者生态。系统能模拟具有多样化性格特征、不同疾病背景和复杂情绪状态的虚拟患者,营造高度仿真交互环境。

     二是提供实时智能对话反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计算技术,系统能对学生输入的沟通语言进行实时语义分析、情感倾向识别等,并可就学生共情表达的有效性给予精准反馈和指导,如同一位“AI导师”。

     三是支持沉浸式反复精进。系统提供安全、注重隐私的训练空间,学生可反复练习优化沟通策略,直至熟练掌握共情沟通的精髓。

     四是实现客观多维能力评价。系统可完整记录模拟沟通过程,并从语言内容、情感匹配度、回应及时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导向性等维度进行深度分析,最终生成包含具体优势和待改进项的详细能力评估报告,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提升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等院校的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其便捷性和实用性获得师生积极评价。

     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构建智能化、实践化、个性化的医学人文教育新范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AI赋能医学人文教育,其目的是以更深层次的方式强化人文,通过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更有效地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卓越医学人才,让医学之光不仅照亮疾病,更能温暖人心。

1733142911830083.jpg

上一篇:“伪营养指导”对中老年群体健康构成威胁
下一篇:“小帽子”里的大安全:山西托育机构的守护行动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5-08-05 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