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健康报
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挂职两年以来,他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在当地产业发展、卫生健康、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留下了扎实的奋斗足迹——
晋西北大地,数千亩黄芪在仲夏时节泛着深绿。即将结束挂职任务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挂职干部、山西省五寨县政府党组成员张东亮来到田地俯下身子,向村民了解种植情况。“今年的黄芪苗长势比去年旺,多亏了张县长请来专家给予我们指导。”像这样深入田间与村民的交流,已成为张东亮挂职两年来的家常便饭。
张东亮在田间与村民交流中药材种植情况。受访者供图
2023年6月,张东亮接过了挂职干部的接力棒,任五寨县政府党组成员,在为期两年的任期内,他除全力做好巩固衔接定点帮扶工作外,还协助分管副县长抓好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水利等方面工作。对于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工作,张东亮始终不敢懈怠。 张东亮在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指导工作。 “五寨县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传统产业资源优势,也需打造独具特色的‘五寨模式’。”张东亮介绍,这种整体观的发展就是将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进行拆分重组。帮扶的“理法方药”明确了,工作思路也明晰了。两年间,张东亮循着该思路,助力五寨县走出了一条中医药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破难题:中医药让五寨更富美 初到五寨,张东亮用3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县10个乡镇。通过深入调研,他发现五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存在种植零散、销路狭窄、缺乏品牌等发展“堵点”,急需解决。 “五寨中药材产业因产量不够高、规模不够大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力受限,需持续支持以突破瓶颈,同时还要降低种植成本、拓展销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张东亮说。 张东亮在晋西北中药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考察道地中药材。 挂职两年以来,他努力协调各方资源,成功牵线五寨县与国药种业、山西振东制药、山西富盈农业等6家企业单位,围绕中药材制种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产销对接等工作签约合作。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多次协调中国中医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中药材专家赴五寨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指导,同时举办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加工技术培训班,助力提升中药材产量品质。开展中药材品牌建设宣传工作,推动五寨黄芪成功取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组织当地中药材企业定期参加展销活动,推介五寨优质中药材。 在发展五寨中药材特色产业方面,他把目光瞄向了林下经济。他调研后发现,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太了解林下经济政策,很多林地荒废,造成资源浪费。林地种植药材,既能发挥林地生态资源优势,更能推动五寨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和制种基地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为此,他经常为种植户讲解普及林下经济政策,同时几乎跑遍各乡镇林地块,协调林业、乡镇、村委等部门优选千余亩林地资源,已指导多家合作社、企业林下种植苦参、艾草等药材达800余亩。 “张县给我们协调国药种业、山西振东,签了采购订单合同,这些林地种上了苦参,以后药材、种子收了不愁卖,心里踏实多啦!”很多种植户讲道。 此外,他还大力推动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国家中医药局定点帮扶五寨30周年之际,举办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医大师开展健康讲座,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体验和文旅推介活动,持续打造“康养五寨”品牌;同时邀请主流媒体实地调研报道,组织融媒体中心开设线上健康讲座,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 除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堵点”,五寨县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存在的“短板”也是张东亮心头挂念的大事儿。 “五寨县中医院近年来门诊住院量逐年增加,长期面临床位紧张、设备陈旧的困境,很多百姓看病住院都挤在病房楼道间。”张东亮说。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捐赠资金用于支持五寨县中医院开展新建住院楼及附属用房项目建设。目前,五寨县中医院住院楼主体建设已完成,将从根本上解决住院病房长期紧张问题,夯实县中医院高质量二甲医院建设基础。 同时,张东亮协调安排帮扶资金数百万余元,完成无创呼吸机、便捷式彩超、智能灸疗仪等各类先进医疗设备购置以及信息化系统更新,显著提升五寨县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他还积极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持续选派医疗专家长期驻点五寨县中医院并定期开展巡诊义诊,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协调创建中国中医科学院驻点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传帮带教,提升当地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水平。 目前,五寨县中医院已成为山西省忻州市西部地区8个县的中医药服务中心,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显著提升。 常用心:从“农家子弟”到“五寨亲人” “得益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我个人的帮扶才更有意义,我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协调者,感到非常欣慰。”张东亮谈起两年来的挂职感受时表示。 “还有一定的获得感。”张东亮坦言,作为农家子弟,他深知农民的难处,看到引进的几家企业在五寨落地生根,种植的黄芪、党参、黄芩等中药材形成规模,带动几百个村民务工,让他们通过几个月的劳作就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心里就格外踏实。 他还记得,在推动“定制药园”建设时,他多次带着当地企业和种植户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等单位对接,最终促成稳定的产销合作。 “当种植户拿到订单时,那种开心的笑容,是我最珍视的画面。”张东亮说。仅2024年他便帮助当地种植户销售黄芪等中药材上千万元。 在消费帮扶方面,通过动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和直属(管)各单位优先采购五寨县农副产品,仅2024年便销售几百万元。“帮助群众把好东西卖出去、卖出好价钱,这种实实在在的增收,让我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张东亮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农家子弟,能为五寨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是我这辈子难忘的经历。”张东亮说,五寨这两年的变化是显著的,中药材产业从零散到规模化发展,医疗条件从落后到完善,这些变化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有全县上下的努力。作为个人能参与其中,张东亮倍感荣幸。即便挂职结束,未来他也会一直关注五寨,因为这里的土地和人民,早已成了他心中的牵挂。
上一篇:落实“一张处方” 用药能衔接有指导
下一篇:打通非免疫规划疫苗入医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