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山西护士:为生命护航 为健康守望


时间:2025-05-22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截至2024年底,山西省共有注册护士14.02万人,占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是全省卫生专业技术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护士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护理的价值无处不在。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记者撷取了几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护士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向山西省14万名护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用爱与专业,为生命护航,为健康守望。


总是被患者“遗忘”

却又总是被完全信赖


崔永永是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太原市精神病院老年科的一名男护士,他面对的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老人,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对于他们的护理可谓难上加难。但是崔永永却因为热爱这份职业,一干就是15年,这期间有许多的工作日常铭刻在了他的记忆中。


王大爷是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崔永永每次查房都要问他认不认识自己,但大爷每次都叫错名字,可即使是被遗忘,崔永永也不厌其烦地告诉他,“有事就找小崔。”有一次王大爷不想吃饭,崔永永问他:“为啥不想吃饭”,他说:“不饿”,崔永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来,小崔喂您。”说着崔永永就拿起勺子喂他,老人也就很配合地吃了起来。崔永永临走的时候,他微笑着对崔永永说:“我认识你,你是‘张护士’。”总是被患者“遗忘”,却又总是被完全信赖,让崔永永莫名感动。


15年来,崔永永已经记不得参与抢救了多少名老人,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2004年3月8日,当天他值班。快下班的时候,崔永永最后一次查房,刚进病房,谢大爷就扶着墙突然瘫软。崔永永赶紧和护工把他搀扶到床上,并快速通知了值班医生,测得血压、血氧都低于正常值。因为谢大爷有慢阻肺的疾病史,医生建议赶紧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过了一会儿,病人意识恢复,监测的身体指标也恢复正常,崔永永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崔永永照护的患者中,有几位退休的阿姨,没生病之前,她们爱漂亮、爱生活,住院之后,她们遗忘了自己的爱好,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崔永永细致地照料着她们,他组织她们做手工,重拾爱好。在崔永永的康复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在萎缩的肌肉里种下‘再试一次’,在僵硬的关节里种下‘还能动’,在混沌的记忆里种下‘我认得你’,在干涸的眼睛里种下‘我想看看’……时间会带走很多,但总有些嫩芽会从生命的裂缝里执拗地钻出来。”


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就医之路”变得顺畅无忧


前段时间,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推出了“医路相伴”免费陪诊服务,为那些沟通交流存在困难、无子女陪护的老年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搭建起了通往健康的温暖桥梁。


王雪,是该院的一名分诊护士,得知医院推出陪诊服务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王雪接到了为姚大爷陪诊的任务。初次见到姚大爷,简单交流后,王雪便意识到这次陪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姚大爷耳背得厉害,几乎无法正常沟通。起初,王雪只能贴近他的耳边,大声喊叫,试图让他听清。然而,嘈杂的医院环境中,王雪的大声呼喊不仅效果甚微,还引来了周围患者的侧目,影响到了他人。于是,王雪灵机一动,找来纸笔,将想说的话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就这样,他们用纸笔交流着,开始了就医之旅。


他们穿梭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挂号、问诊、检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等陪着姚大爷拍完最后一张片子,时针已经快指向中午12时。当天下午,检查结果出来了,王雪又陪着姚大爷前往骨科复诊。当医生告知他结果并没有想象中严重时,姚大爷脸上露出了笑容,王雪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取完药后,姚大爷说:“小王,今天幸好有你,要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伴早早走了,儿女们又不在身边!”听着他的话,看着他满是沧桑的脸庞,王雪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两天后,姚大爷来到医院,把一封感谢信递给了王雪。信中写道:“正是因为有陪诊服务,我才得以在各个科室、各个检查化验处都能比较顺利地进行检查,少走了冤枉路,节省了时间……这次看病的经历,我没有那种孤独的感觉,相反很愉悦……”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颗温暖的种子,种在了王雪的心田。这封信,不仅仅是对王雪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医院人文关怀的肯定。


用专业与温度编织起

坚韧的“生命安全网”


有这样一个空间,里面电子仪器设备此起彼伏的蜂鸣声编织成一曲特殊的交响乐。蓝色隔帘隔开十六张病床,每张床边都伫立着精密如航天仪器的监护设备,而站在这些冰冷仪器前的,是身着藏蓝色制服的重症监护室护士。这里是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2012年7月,朱琳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名护士。


多年来,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日日夜夜,朱琳不断成长。有一次,朱琳上夜班的时候,她注意到一位老人很反常,他平时温文尔雅,特别遵从医嘱。可是那天晚上,本来睡得好好的,却一定要下地回家。朱琳问老人有什么事,老人似乎可以听懂,可又答非所问。朱琳敏感地觉察到,患者大脑可能出现了问题。她赶紧通知值班医生,并建议对患者紧急复查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大脑刚刚少量出血!幸亏发现及时,医生马上进行降压和止血处理,患者转危为安。


朱琳说,护士其实是医生的另一只眼睛,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微妙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护士发现得越早,抢救越及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越有保障。作为一名带班组长,朱琳的工作热情与严谨细致,也深深影响了组员们,她们对患者细心周到,对各种仪器的操作和维护都十分到位,她们承担着神经重症监护室的责任,用专业与温度编织起坚韧的“生命安全网”。(秦洋 郝东亮)

微信图片_20221027192404.jpg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太原:医检结果互认 群众就医更便捷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山西医学专家呼吁:守护颈部“蝴蝶” 防治甲状腺疾病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5-05-22 18:26  ·